2014南通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常考的汉语修辞知多少?(2)
2013-12-09 09:14:52 江苏公务员考试 来源:江苏华图
5、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义,给人以深刻印象。一句话,兼有两种意思,表面说的是甲义,实际说的是乙义,叫双关。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旗杆上绑鸡毛——好大掸(胆)子。
6、反语
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例:你的武功不错吗,才几下子就把这张死椅子坐活了。
7、设问——引起注意和思考。
无疑而问,故意提问,问中无答,自问自答。
8、反问——增强语气,引人思考。
置疑而问,故意提问,问中有答,问而不答。
9、拈连
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敘述时顺势把甲事物的词语拈来连在乙事物的身上,叫拈连。例1: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例2:八路在前线革命,地主在家乡革命,而你,却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也革起命来。
10、引用
写文章,有意引用现成语(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強说服力,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
11、对偶
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对偶。A、正对:意思相同或目的相似。例:春天繁花遍野,秋天果实满山。B、反对意思相反或目的相反。例: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C、串对上下句构成承接、假设、因果、条件等关系,是串对。例:春种一粒种,秋收万颗子。才饮长沙水,又食乌江鱼。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义,给人以深刻印象。一句话,兼有两种意思,表面说的是甲义,实际说的是乙义,叫双关。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旗杆上绑鸡毛——好大掸(胆)子。
6、反语
反语也叫倒反,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以表达本意。反语的作用是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例:你的武功不错吗,才几下子就把这张死椅子坐活了。
7、设问——引起注意和思考。
无疑而问,故意提问,问中无答,自问自答。
8、反问——增强语气,引人思考。
置疑而问,故意提问,问中有答,问而不答。
9、拈连
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敘述时顺势把甲事物的词语拈来连在乙事物的身上,叫拈连。例1: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例2:八路在前线革命,地主在家乡革命,而你,却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也革起命来。
10、引用
写文章,有意引用现成语(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法叫引用。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強说服力,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
11、对偶
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对偶。A、正对:意思相同或目的相似。例:春天繁花遍野,秋天果实满山。B、反对意思相反或目的相反。例: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C、串对上下句构成承接、假设、因果、条件等关系,是串对。例:春种一粒种,秋收万颗子。才饮长沙水,又食乌江鱼。
(编辑:admin)